经典案例

琴韵悠扬,食光暖心 —— 浙音食堂大厨用烟火气点亮毕业季

2025-07-07

在浙江音乐学院 2025 届毕业典礼现场,一场跨越身份与专业的温暖对话悄然上演。当 979 名毕业生身着学位服走过红毯时,食堂窗口的师傅们悄悄换下围裙,捧出精心准备的手写祝福卡:"愿你们的未来像食堂一样热气腾腾,生活有滋有味"。这质朴的祝愿,瞬间让艺术殿堂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温度。

一、灶台间的 "隐形守护者"

清晨 5 点的浙音食堂,面点师傅老王已经揉好了第三盆面团。作为服务师生 18 年的老员工,他记得每届毕业生最爱的 "网红砂锅" 配方,也熟悉深夜练琴房传来的《黄河大合唱》旋律。"这些孩子就像自家孩子,看着他们从青涩到独当一面,心里比做出招牌红烧肉还高兴。" 他的工作台抽屉里,整齐码放着学生们留下的便签:"王叔,今天的糖醋里脊超下饭!"" 毕业前想再吃一次您做的猫耳朵。"

在浙音,食堂师傅们早已超越了 "打饭人" 的角色。声乐系学生张同学回忆:"大二备战比赛时压力大,李阿姨每天多给我一勺例汤,悄悄说 ' 喝了嗓子润 '"。这种润物无声的关怀,让食堂成为比琴房更温暖的心灵驿站。

二、毕业典礼上的 "跨界祝福"

6 月 18 日上午,当校长为毕业生逐一拨穗时,食堂团队在后台完成了一场特殊的 "演出"。他们将 "前程似锦(烧什锦)"" 一鸣惊人(宫保鸡丁)"等创意菜品摆成音符造型,每张餐盘下都压着写满祝福的便签:" 愿你在人生舞台上永远不跑调 ""记得按时吃饭,别让胃跟着你流浪"。

最令人动容的是食堂大叔的即兴发言:"四年前你们带着琴谱来,四年后你们揣着梦想走。食堂见证了你们从早功到晚练的坚持,也记得你们把最后一口饭分给流浪猫的善良。无论未来走到哪里,别忘了好好吃饭,就像当初认真对待每一个音符。" 这番话让现场不少学生红了眼眶。

三、舌尖上的 "浙音记忆"

为了这场告别,食堂团队提前一个月筹备。他们翻出历年毕业季的菜单,结合学生反馈改良出 "毕业限定套餐":用西兰花拼出校徽图案的 "音海拾贝",用糯米藕寓意 "藕断丝连" 的 "忆校情",还有裹着可食用金箔的 "星辰大海" 慕斯蛋糕。更贴心的是,每份套餐都附赠真空包装的 "浙音味道"—— 梅干菜扣肉、东坡肉等经典菜品,让毕业生们能带着家乡的味道奔赴远方。

这种用心在细节处体现得淋漓尽致:餐盘上的二维码扫描后,会弹出食堂师傅们录制的短视频,有教做番茄炒蛋的家常教程,也有 "遇到挫折记得回食堂,我们永远给你留一盏灯" 的深情告白。正如后勤负责人所说:"我们无法像老师那样指导专业,但可以用食物传递家的温度。"

四、艺术与生活的 "双向奔赴"

在浙音,食堂与琴房的距离不过百米,却承载着同样重要的育人使命。声乐歌剧系辅导员田震坤曾为新生手绘漫画扇子,而食堂师傅们则用锅铲谱写着另一种艺术。这种人文关怀的传承,让浙音不仅培养出在亚运会舞台上唱响《同爱同在》的蔡彦培,也孕育出懂得感恩与珍惜的年轻人。

开云体育下载

毕业典礼结束后,不少毕业生自发来到食堂合影。他们在留言墙上写下:"感谢你们用烟火气守护我们的艺术梦"" 以后吃外卖时,会想起食堂的油焖茄子 "。而食堂师傅们悄悄将这些留言整理成册,准备作为礼物送给下一届新生 —— 这是浙音独有的传承,也是平凡岗位上最动人的浪漫。

琴韵悠扬,食光暖心 —— 浙音食堂大厨用烟火气点亮毕业季

这场充满创意与温情的告别,让我们看到:真正的教育,不仅在琴房与课堂,更在热气腾腾的生活里。当食堂师傅们用最朴实的祝福为毕业生送行时,他们教会我们的,或许比任何一堂专业课都更珍贵 —— 那就是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热爱,对他人的善意,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。正如食堂窗口悬挂的横幅所写:"此去繁花似锦,归来仍是浙音人"。